这套共31张幻灯片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》演示文稿,定位于“把分数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”的关键一课。教师在设计时以“情境—探究—建模—应用”为主线:课始播放“妈妈烤了16块曲奇,吃掉3/4是多少块”的短视频,激活学生已有经验,使其产生“先分再乘”的直觉需求;随后借助直观演示,让学生把16块积木平均分成4份,圈出其中的3份,亲眼看到“12块”这一答案,从而建立“先除后乘”的算法雏形;紧接着安排小组合作,用画条形图、折纸条、说思路等方式归纳出“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”的统一步骤——“1.找整体 2.看分母平均分 3.用分子去乘”,并用“24的5/6、1时的2/3”等变式题进行正向迁移;最后通过“比一比谁算得快”的闯关游戏和“我家一周喝掉整桶水的7/8是多少升”的生活调查,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,学生既巩固了技能,又体会到分数的实用价值。整份课件四大板块层层递进:学习目标从“理解部分与整体关系”到“掌握先除后乘步骤”再到“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”,三维并举;课前导入用贴近生活的“分糖果”情境迅速聚焦问题;学习任务先训练“读信息、找整体、辨分率”的阅读能力,再聚焦“列式计算”的算法提炼;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首尾呼应,既有《分一分,比一比》的基础巩固,又有《解决问题》的拓展创新,还布置了“记录家中食材分数用量”的实践任务,引导学生把数学眼光延伸到校外,真正实现“学以致用”,落实核心素养。
这套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5课时《进一步认识分数》配套的30页演示文稿,是在学生已能读写简单分数、会比较同分母大小的基础上,再次把“分数”这一概念往“本质”深处推进。整节课教师以“一条巧克力、一张披萨、一盘水果”等熟悉场景作载体,通过“看—折—涂—说—比”五连活动,让学生亲手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,再取其中一份或几份,从而经历“具体→半具体→抽象”的完整建构过程:他们先借助学具把“1”平均分成2份、4份、8份,直观看到1/2、2/4、4/8虽然“名字”不同却“大小”相等,初步渗透等价分数;再过渡到线段图、面积模型,学会用“分子”“分母”精准描述“取了谁的几份”;最后把目光投向生活,发现“牛奶盒上的1/2、公交站的3/4路线、爸爸喝了2/5壶茶”都是分数的“身影”,真正把数学眼光从课堂延伸到校外。课件五大板块层层递进:目标与重难点先行,让学生带着“我会说、我会写、我会用”的任务出发;课前导入用“知识接龙”激活旧知,扫清认知障碍;学习任务分“再识几分之一”“再识几分之几”两步走,既巩固基础又拔高思维;课堂练习《填一填》《算一算》即时检测,及时补救;知识总结与课后作业首尾呼应,引导学生把课堂收获迁移到“记录自己一天遇到的分数”实践活动中,实现“学—思—用”一体化,落实核心素养。
这套配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4课时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》的PPT共35张,是在学生已会读写简单分数、知道“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”的基础上,顺势把他们推向“会算”的新台阶。整节课教师以“问题链”串联:先抛出“半个苹果加半个苹果是多少”唤醒旧知;再借助“分披萨、涂纸条”等真实情境,让学生自己提出“同分母分数能不能像整数一样直接相加减”的猜想;接着组织小组合作,借助折纸、画条形图、说算理等方式验证猜想,最终归纳出“分母不变,分子相加减”的核心算法。在探究“1减几分之几”时,教师特意设置“剩多少”生活场景,引导学生把整数1改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,既突破难点,又为后续带分数学习埋伏笔。课堂练习分三层:基础口算夯实技能;变式填空逆向思考;拓展题“算式接龙”把计算与游戏融合,让学有余力者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。整份课件四大板块清晰明了:目标先行,让学生知道“学什么、为什么学”;导入用旧知铺路,降低新课门槛;任务驱动,把“算理—算法—应用”连成线;练习与课后作业首尾呼应,既巩固双基,又延伸思维,真正落实“双减”背景下“提质增效”的课堂追求。
这套与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3课时《分数大小的比较》相配套的演示文稿,共三十张幻灯片,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“几分之一”“几分之几”概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。教师不再重复“什么是分数”,而是把重心放在“怎样比分数”上,借助折纸、涂色、分组游戏、同桌互说等丰富活动,引导学生经历“动手—观察—说理—归纳”的完整探究过程:先在同分母情境中体会“份数相同,只看取的份数多少”;再到同分子情境中体会“取的份数相同,只看每份大小”;最后借助直观图和数轴,尝试解决异分母分数的简单比较,为后续通分埋下伏笔。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“说数学、做数学、用数学”的活跃状态,既锻炼了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能力,又在一次次成功比较中积累了自信,感受到数学规律的严谨与美妙。 演示文稿结构清晰,五大板块环环相扣: 1. 目标与重难点先行,让学生带着任务学; 2. 情境导入用“分披萨”故事激活经验,迅速聚焦问题; 3. 学习任务分层推进,先同分母再同分子最后拓展异分母,坡度适中; 4. 课堂练习《比一比》《填一填》即时反馈,巩固方法; 5. 知识总结与课后作业延伸,引导学生把课堂收获迁移到生活实际,真正实现“双减”背景下“提质增效”的课堂追求。
这套与“第六单元第02课时——认识几分之几”配套的数学课件,共25张幻灯片,紧紧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核心概念展开。开课伊始,教师并不急于抛出“几分之几”这个新名词,而是先抛出“什么是分数”这一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问题,让学生把上节课“认识几分之一”的旧知从记忆深处调取出来;片刻沉思后,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答,课堂温度瞬间升高,教师顺势板书,把“平均分成几份”“取其中一份”的旧知锚定在黑板最显眼的位置,为新知“取几份”埋下伏笔。紧接着,一张被平均分成四份的正方形彩纸出现在大屏上,教师不急着讲解,而是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,让他们先对折、再对折,用彩笔涂出其中的三份。孩子们动手操作,教室里响起“沙沙”的折纸声,三份红色、三份蓝色、三份绿色……在指尖悄然诞生。教师穿梭其间,只需轻轻一句“你涂的这三份该用什么分数表示”,便把“四分之三”这个略显抽象的概念,牢牢粘贴在学生亲手创造的色块上;同时,分数各部分的名称——“分母”“分子”——也在动手与动口的双重编码中被孩子们脱口而出。随后,课件依次呈现“披萨被切成八片吃掉五片”“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六格涂了四格”等生活化场景,教师引导学生用“因为有( )份,取了其中的( )份,所以是( )分之( )”的句式完整表达,既训练了“读”,也规范了“写”。整套PPT由四大板块串联而成:第一板块“学习目标”用儿童化语言亮出三颗星——“我能说出几分之几的含义”“我能动手折出几分之几”“我能正确读写几分之几”,让目标看得见、摸得着;第二板块“课前导入”以“小马虎读分数”的趣味故事呈现错例,引导学生在笑声中纠偏,巩固“分母在下、分子在上”的读写规则;第三板块“学习任务”分两层推进,先通过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,涂出指定份数”的动画,帮助学生建立“几份”与“几分之几”的对应关系,再借助“分数组成拆拆乐”游戏,让学生把“5/6”拆成“1/6+1/6+1/6+1/6+1/6”,直观感受“几分之几”原来就是“几个几分之一”的叠加;第四板块“课堂练习”与“课后作业”则采用闯关形式,从“看图写分数”到“根据分数画图”,再到“生活大发现——找找身边的五分之二”,难度螺旋上升,让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回炉与升华。整堂课学生在“折一折、涂一涂、说一说、玩一玩”的多元体验中,不知不觉把“几分之几”的概念刻进脑海,真正实现了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带得走”的深度理解。
这套配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1课时《认识几分之一》的31页演示文稿,以“情境—操作—表达—应用”四步链式展开。课始,教师先抛出“分披萨”“折彩纸”等熟悉场景,把“平均分”自然嵌入故事,激活学生旧知;紧接着,学生借助纸片、圆形、条形等学具动手折、动手剪、动手涂,把“一半”这一生活语言精准对接到“1/2”这一数学符号,在“做”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。随后,教师通过“说一说:我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,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”等语言模板,引导学生把动作、图像抽象成规范的分数学说,完成从“物”到“数”的第一次跨越。课堂的高潮是“创造几分之一”活动:小组抽签决定“四分之一”“八分之一”等任务,用折、画、剪、贴的方式把指定分数表示出来,再轮流上台讲解,同伴互评,教师点拨,既锤炼动手与表达,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。最后,课件呈现“蛋糕配方中的1/4勺盐”“篮球场半场线”“地铁1/2票价优惠”等生活切片,让学生把刚诞生的分数概念立即投射到真实世界,感受数学的亲切与力量,从而点燃持续学习的热情。整份PPT共五环节:①目标与重难点一目了然;②课前图片情境快速聚焦;③任务驱动层层递进;④分层练习当堂巩固;⑤总结与作业延伸拓展,环环相扣,让“认识几分之一”真正落地、生根、发芽。
六 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下载,精心设计,内容丰富,含教案等配套资料,下载即用,帮助您轻松提升教学效果!。
PPT全称是PowerPoint,麦克素材网为你提供PPT模板免费下载资源。让你3分钟学会幻灯片怎么做的诀窍,打造高质量的专业演示文稿模版合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