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北师大新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“量身高”》PPT课件是一套专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数学教学资源,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“量身高”情境,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,并理解以“米”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。课件共包含25张幻灯片,内容丰富且结构清晰,通过两个主要部分展开本节课的学习。同时,通过实际测量、记录和分析数据等活动,引导学生经历从“厘米与米的换算”到“认识小数”的过程,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 课程设计与目标 本节课以“量身高”为主题,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,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小数基本概念的理解,还通过实际测量活动,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与小数之间的关系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,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,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,为后续的小数学习奠定基础。 课程内容与结构 第一部分:结合长度单位进一步理解小数 这一部分通过创设“量身高”的生活情境,引导学生观察、发现数据并进行分析。课件展示了学生在教室中测量身高的场景,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,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身高数据,如“1米25厘米”“1米38厘米”等。通过这些数据,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小数在表示长度时的实际意义。 例如,课件引导学生将“1米25厘米”改写为“1.25米”,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前的数字表示“米”,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“厘米”。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,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小数的组成和意义。 此外,课件还通过图表和示意图,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。例如,1米 = 100厘米,因此25厘米可以表示为0.25米。通过这种逐步引导的方式,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应用。 第二部分:把几米几分米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在掌握了基本的小数概念后,课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复杂的长度单位(如几米几分米几厘米)改写成以“米”为单位的小数。这一部分通过具体的例子,如“2米3分米5厘米”,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长度单位与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。 课件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,帮助学生理解:3分米 = 0.3米,5厘米 = 0.05米,因此“2米3分米5厘米”可以改写为“2.35米”。通过这种逐步引导的方式,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,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。 此外,课件还通过丰富的练习题,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。例如,通过练习题“3米4分米 = ____米”“1米2分米5厘米 = ____米”,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将复合单位改写为单一单位的方法。这种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,还提升了他们的计算能力。 总结 这套PPT课件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和科学的教学结构,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、有趣的学习平台。通过“量身高”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,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小数,还理解了以“米”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。通过实际测量、记录和分析数据等活动,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与小数之间的关系,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,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,为后续的小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!本文地址:
https://www.mikeppt.com/moban/2025111541188F.html
PPT全称是PowerPoint,麦克素材网为你提供PPT模板免费下载资源。让你3分钟学会幻灯片怎么做的诀窍,打造高质量的专业演示文稿模版合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