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d格式/内容可修改
第二环节:引导探究,发现乘法交换律在学生出现这两种算式后,教师可提出要求:观察这两个算式,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,有什么不同的地方,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又交给了学生,结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,让学生通过观察、比较、交流,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处和不同处,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,教师可参与其中,帮助学生观察发现和组织语言。讨论结束后,让学生们说说他们的发现,并与全班同学交流。通过学生的讨论,交流,会发现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是:两个算式中因数的位置不同 ;相同点是:因数相同,积相同,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都是25个4相加,和是多少。通过这样的归纳,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现的过程,对于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就很容易的想到等号“=”。这时,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:4×25=25×4。在解决“负责挖坑、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?”这个问题上,学生发现4×25=25×4,只从一个算式中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就显得太过于片面。所以,我就对学生们又做出了要求: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?有了刚才知识发现的过程,学生可以在草稿本上举出一些类似这样的例子,为了保证举例的合理性,我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一下是否正确,然后指名说一说你所举的例子,并选其中的几个板书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!本文地址:
https://www.mikeppt.com/wd/20230726124250319.html